禹州位于中國河南省中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根據傳說,禹州的名稱來源于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大禹。
大禹是中國上古時期的一位傳說中的治水英雄,他通過治理水患和平定洪水,為中國的農業(yè)生產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根據傳說,大禹曾經在禹州這個地方駐扎過,并為當地的百姓治水和建設,留下了許多傳說和故事。因此,禹州也被稱為“大禹故里”,并成為了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象征之一。
此外,禹州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在禹州,可以欣賞到眾多古建筑、文化遺址和歷史名勝,如禹王廟、毛莊古墓、白沙寺、王屋山等,這些都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產。
禹州風俗多了,如過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放鞭炮,除夕吃餃子,正月十五舞獅子龍動,吃元宵,放煙花,二月二吃炒豆,清明節(jié)祭祖,五月端午節(jié)吃粽子,太多了,不說了。還是讓別人說點吧。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社發(fā)布了2020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一個叫“禹州”的地方,碾壓鄭州五個縣市,躍居河南第二。
然而……“禹州?在哪兒呀?”很多人都不知道禹州這座城市。但其實,禹州就是一個寶藏,身邊不少朋友都管它叫“許昌最強市”。那么,禹州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么呢?
喝銀梅口樂
感受藥都的魅力
銀梅口樂,禹州之光,沒有任何一種飲料,可以代替銀梅口樂在禹州人心目中的地位。
前些年一次偶然的禹州之行,讓我第一次見識到銀梅口樂的魅力?!澳銈儑L嘗,這是我們當地特產,其他地方買不到?!笨跇繁谎b在啤酒一樣的墨綠色半透明玻璃容器里,復古的顏色,看起來有點迷。
可當我懷著懷疑的態(tài)度,一口入喉……瞬間驚艷!從此念念不忘,每提禹州,必言口樂。
“口樂”,聽起來跟“可樂”很像,但實則和可樂完全不同。這是一種富含金銀花和烏梅等中草藥的飲料,喝起來酸酸甜甜,和酸梅湯略有相似,細品,還有一股韻味悠長的獨特藥香。
也正因此獨特的口感,銀梅口樂被很多喜歡它的人稱為民族飲料之奇葩。然而,飲料加中藥,這么大腦洞,禹州人是怎么想出來的?禹州是我國四大藥都之一,素有“中華藥城”之稱。
同時,也是我國醫(yī)藥發(fā)祥地之一。歷史上還曾有“藥不到禹州不香,醫(yī)不見藥王不妙”之說。遠古時期,黃帝在具茨山周圍活動。具茨山山北是新鄭和新密,山南就是禹州。
據說,黃帝便曾在具茨山崆峒山訪仙問道,教化百姓治病。而春秋以來,神醫(yī)扁鵲、醫(yī)圣張仲景、藥王孫思邈也都曾在禹州行醫(yī)采藥、著書立說。
到了唐朝,禹州逐漸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藥材市場;明朝時,禹州正式成為聞名全國的四大藥材集散地之一。
而到了清朝,“東西南北地道貨,買賣必經禹州過”。禹州的藥材市場就此迎來鼎盛時刻,各路藥商齊聚禹州。甚至,因地域及經營品種不同,禹州還逐漸形成了不同的藥幫,人稱“十三幫”。如今,在禹州城區(qū)的西北角,有一片青磚灰瓦的古建筑,便是當時的十三幫會館。
禹州懷幫會館
雖然十三會館如今看起來有些破敗,但從它的占地面積和斑駁的雕梁畫棟上,依然不難看出曾經的輝煌。
也許,正是這段不凡的過去,才使禹州人想起將飲料和藥材結合起來。而藥材的加持,使銀梅口樂多了許多平常飲料沒有的功效。
每到夏日,在禹州任何一個飯店小館,顧客進門首先就是“來瓶口樂!”這是禹州人獨有的解暑良方。
此外,其清清涼涼的口感,總是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胃口大開。且禹州還有口樂配白酒的神仙搭配,據說可以解酒。這樣的飲料,去禹州,怎能不喝。
逛神垕古鎮(zhèn)
了解瓷都的底蘊
另外,去禹州一定要去神垕古鎮(zhèn)逛逛。禹州因盛產鈞瓷,得“瓷都”之名。
而鈞瓷,是我國五大名瓷之一,“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說的就是鈞瓷。要知道,在鈞瓷出現(xiàn)以前,我國高溫顏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
鈞瓷的出現(xiàn),立刻以其絢麗的顏色,打破了這一局面。銅紅釉的應用,使得瓷器有了紫、紅、藍、白等復雜交錯的色彩。
禹州地處伏牛山余脈和豫東平原過渡帶,有大量的石灰石、煤、陶土等,所以,在燒瓷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
北宋時期,鈞瓷曾被文藝青年宋徽宗相中,由此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成為“官方指定用品”。而神垕,就是禹州著名的鈞瓷集散地。
“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邊天??蜕瘫榈刈?,日進斗金錢?!?/p>
由此可見,神垕古鎮(zhèn)昔日的繁榮。我們之前的禹州之行,也曾去到神垕游玩,還有幸觀看了一場“開窯儀式”。
開窯前,鈞瓷大師要先給窯神上香。據說,這是自古傳下來的規(guī)矩。然后,伴隨著莊重激昂的音樂,窯工抱著燙手的匣缽從窯里魚貫而出。再在所有人的注視下,開匣鑒瓷。
窯變完美的瓷器,會被人小心翼翼的放置起來;而略帶瑕疵的鈞瓷,則只有一個下場——被砸碎。沒錯,鈞瓷開窯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殘次品一律銷毀。
要知道,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
很多鈞瓷其實并非有什么大毛病,外行人甚至可能壓根就看不出來,但是,對于做鈞瓷的人而言,不容許任何瑕疵品流入市場,是他們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感恩與堅持。
猶記得當年砸瓷的感覺,那叫一個刺激!如今,七里長街猶在。漫步在神垕古鎮(zhèn),不僅可以游覽青磚灰瓦的街道人家,還可以帶個鈞瓷瓷器回家。
神垕古街兩旁,有許多鈞瓷商家。大到花瓶擺件,小到單杯手串,應有盡有。老街中心的“窯神廟”,是神垕必游景點。
窯神廟里供著三尊神像:一尊是曾跟孫臏、鬼谷子學過藝的會燒炭的祖師窯神孫伯靈;一尊是被百姓奉為司土之神的舜帝;另外一尊則是金火圣母,據傳是一位 躍火祭鈞的民間女子。
也許,漫游途中,偶爾還會有當地小孩嬉笑著從你身邊跑過,不用驚訝,對于生活在神垕古鎮(zhèn)的人而言,他們早已和古鎮(zhèn)、鈞瓷融為一體了。
吃一碗雜炣再來個燒餅夾涼粉
感受禹州的市井風情
雜炣在禹州,就像胡辣湯在河南。禹州人的鄉(xiāng)愁,全在一碗雜炣里了。曾有禹州的朋友這么告訴我,身在外地,最想念老家的順店雜炣、燒餅夾涼粉和銀梅口樂。
這三樣就像三劍客,貫穿一個禹州人的三餐??跇凡挥谜f了,一開始就給大家安利過了。雜炣和燒餅夾涼粉可就了不得了,占據了“禹州三粉”中“兩粉”。
禹州是著名的紅薯產地,不僅種植面積大,當地還在紅薯的基礎上,衍生出一些列深加工產品。當然,最著名的就是粉條、粉皮和淀粉。
尤其是禹州的古城鎮(zhèn)、花石鄉(xiāng)、萇莊鄉(xiāng),還因盛產粉條被譽為粉條之鄉(xiāng)。而對于一碗雜炣而言,其靈魂非禹州粉條莫屬。
雜炣是一種用牛雜作主料,配以粉條、油炸豆腐條的一種雜燴菜。牛骨高湯打底,鮮香醇厚,再配以牛油辣子,給平淡的生活些許刺激。
在冰鎮(zhèn)口樂的搭配下,一冰一火,一涼一熱,足以把生活過的有滋有味。而燒餅夾涼粉,不用說,涼粉肯定由紅薯淀粉制成。紅薯淀粉打成涼粉,切塊焙在鏊子上,加入豆瓣醬,炒制起鍋巴,配上辣椒碎、蔥花、孜然等調料,加入新出爐的燒餅中,面食的麥香混合炒涼粉的料香,這誘惑,沒人逃得了。
所以,去禹州,怎能不吃一個燒餅夾涼粉,用胃感受這片土地的熱情呢。喝銀梅口樂,感受禹州藥都的魅力;逛神垕古鎮(zhèn),了解禹州瓷都的底蘊;吃雜炣,吃涼粉,體會這座城市的市井風情。
想正確打開禹州?以上。
河南禹州海拔167米。
河南禹州地處河南省中部,面積14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11萬人,下下5個街道,19個鎮(zhèn),2個鄉(xiāng)。著名旅游景點有:鈞官窯址博物館,大鴻寨,中國鈞瓷文化園,白沙湖等。
禹州市地理位置優(yōu)越,離鄭州新鄭國際機場39公里,境內有禹州高鐵站,禹州西站。
現(xiàn)在人民醫(yī)院西,植物園南對面的房價已經在5500--6000千了,這是目前禹州最高的房價了,其他位置的房價一般得3000以上了。沒有3000以下的小區(qū)房子了。
禹州粉條:禹州紅薯種植面積大,農民有加工紅薯粉條的傳統(tǒng)。紅薯粉條,又稱紅薯粉絲、粉皮、活折,是禹州傳統(tǒng)的名特產品,已有600余年的歷史。禹州粉條色澤黃亮,身干條細,均勻片薄,韌性好,拉力足,
禹州,河南省轄縣級市,由許昌市代管。我特喜歡吃美食—燜子
禹州的燜子是一道特色小吃,以當地特產的禹州粉條和紅薯粉芡、蛋清、淀粉等調味料制作而成。制作燜子時,將粉條和紅薯粉芡、蛋清、水等攪拌均勻,放在蒸籠中蒸熟,然后切成小塊,最后放在碗中享用。燜子色澤美觀,口感筋道,入口綿密。
禹州市水果有:杏果、桃子、葡萄、火龍果、蘋果、香梨、獼猴桃等等。
禹州市一年四季都瓜果飄香,無論是古城鎮(zhèn)常莊村的火龍果、火龍鎮(zhèn)高滄無花果、鳩山鎮(zhèn)仝莊村紅心獼猴桃、范坡鎮(zhèn)譚陳村黃心獼猴桃、郭連鎮(zhèn)的藍莓、西梅、李子、蘋果……您能想到的水果都在這片黃土地上。
yǔ zhōu
禹,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yǔ,最早見于商朝金文時代?!坝怼弊只竞x為傳說中國夏代的第一個君主,他曾經治過洪水;引申含義為夏禹治水的功績,如禹功。
在日常使用中,“禹”常作名詞,表示傳說中的一種蟲,如禹,蟲也。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余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
禹州市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以鈞瓷文化、大禹文化、中醫(yī)藥文化著稱。歷史上,這里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中國“五大名瓷”之鈞瓷的唯一產地,同時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鈞都”、“藥都”之稱。禹州市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位列全國各項綜合實力百強。
禹境稱“夏邑”或“夏國”,亦稱“虞國”。舜時期,禹在此受封為夏伯。禹的兒子啟又于此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并大饗諸侯于鈞臺?!端涀ⅰ份d:“河南陽翟縣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為夏國”。《竹書紀年》載:“夏禹之子夏啟,即位夏邑,大享諸侯于鈞臺,諸侯從之”。后夏遷 都山西安邑。帝相失國后,少康中興,也由夏眾滅浞,奉少康歸于夏邑,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建都于少康城(禹州市順店鎮(zhèn)康城村)。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稱禹州為夏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