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曬田是水稻增產(chǎn)促早熟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曬田的主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控制無效分蘗,鞏固有效分蘗
當水稻分蘗已達到一定數(shù)量即夠苗后,早分蘗的能成穗,終止期后分蘗的不能成穗或只成小穗。在生產(chǎn)上通過曬田的方法,可使高位幼小分蘗芽得不到水肥供應而停止生長,減少養(yǎng)分消耗,從而使主莖和大分蘗獲得更多的養(yǎng)分供應,為壯稈大穗打好基礎。
(2)改善土壤環(huán)境,增強根系活力
插秧后至曬田前較長時間內(nèi)田面保持一定的水層,導致耕層土壤內(nèi)通氣性差,好氣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機物分解緩慢,不利于根系生長。通過曬田處理,大氣可直接進入耕作層中,使土壤內(nèi)的通透性增強,改善了土壤結構,增加了耕層內(nèi)氧氣的含量。曬田后新根數(shù)目增多,促進根系下伸,擴大了根系活動范圍,增強了吸收能力。
(3)協(xié)調(diào)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
通過曬田可使氮素代謝水平下降,控制營養(yǎng)生長速度,提高碳素代謝能力,促進碳水化合物積累。同時也抑制了節(jié)間的生長,稻莖基部第一、第二節(jié)間長度變短,稈壁變厚,莖稈組織較緊密,因此也增強了株體抗倒伏的能力,也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較多的養(yǎng)分來源。復水后較多的碳水化合物由莖、鞘向幼穗轉移,促進了幼穗發(fā)育,水稻由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方面轉化,滿足了幼穗生長發(fā)育的養(yǎng)分的供應量,為形成穗大粒多打好基礎。
(4)降低田間溫度,抑制病蟲危害
水稻的許多病蟲害的發(fā)生與傳播都與稻株間的溫濕
度有直接關系。如稻瘟病在田間相對濕度在90%以上適于病菌的繁殖與侵入。白葉枯病在田間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上發(fā)病嚴重。水稻潛葉蠅及二化螟蟲等,它們卵的孵化和為害時,也都要求有較高的濕度條件。通過曬田降低了株叢間的空氣濕度,改善了田間小氣候環(huán)境,破壞了病菌與蟲卵繁殖傳播條件,抑制了病蟲害發(fā)生及危害程度。
曬田時間與方法:
(1)曬田一般應在分蘗末期,拔節(jié)初期進行。曬田過早,影響有效分蘗的產(chǎn)生與生長,曬田過晚,新分蘗過旺生長,延遲幼穗分化速度。分蘗力中等的,每穴達到25個~30個蘗時應排水曬田。
(2)稻株莖葉生長過旺,氮肥用量過多,葉片發(fā)黑的應重曬田,早曬田。反之稻株長勢弱小應晚曬,輕曬或不曬。
(3)土層深厚、肥沃,稻株呈現(xiàn)出徒長,葉色發(fā)黑的應早曬,重曬。土質較薄,保肥保水較差的應晚曬輕曬。黏土層透水性弱的應早曬、多曬;漏水田不曬。
(4)當田間有三分之一左右植株已拔節(jié)時,應停止曬田。進行正常的水分管理,以保證幼穗分化期對水分的需求,促進幼穗分化生長發(fā)育。此時應適當深灌,控制水層在5厘米~6厘米左右。
(5)曬田時間一般為5天~10天左右,輕曬田塊,要達到田面開細縫。人腳下去不黏泥;中曬的田塊,曬到田面出現(xiàn)雞爪狀裂紋;重曬的田塊,要達到白根外
露,葉色褪淡,葉片直立即可。
高溫會曬死的!浮萍是指漂浮屬浮萍植物,表面鮮綠,接近圓形,或者卵形。漂浮在水面上大小在幾毫米左右。適合在平靜的水面上生活,對于魚來說是非常好的營養(yǎng)食物。浮萍適合在溫暖潮濕的地區(qū)生長,不耐嚴寒,要避免暴曬,夏季高溫容易死。繁殖速度非??斓鹊忍匦?。
水稻多少天可以曬田
水稻多少天可以曬田
水稻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在中國廣泛種植。對于種植水稻的農(nóng)民來說,了解水稻的生長周期以及合適的曬田時機非常重要。那么,水稻到底需要多少天才可以曬田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水稻生長周期
水稻的生長周期通常分為四個階段:萌芽期、生長期、抽穗期和成熟期。
- 萌芽期:這個階段是水稻從種子發(fā)芽開始到幼苗長出一片真葉的時期。一般需要5-7天的時間,這里的時間會受到氣溫和土壤濕度的影響。
- 生長期:水稻從幼苗期到抽穗期的階段稱為生長期,這個階段需要的時間通常為30-45天,也會因氣候條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 抽穗期:水稻生長到一定階段,會形成花穗,這個階段通常需要30-40天。
- 成熟期:水稻從抽穗到成熟的階段需要60-80天的時間,直到顆粒變硬、水分喪失,可以收獲。
曬田時機
曬田是水稻生長周期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曬田的時機通常是在水稻成熟期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進行,確保水稻顆粒內(nèi)的水分充分蒸發(fā),從而提高水稻的質量。
一般來說,曬田的時機應該選擇在水稻成熟收割后的10-15天內(nèi)進行。在這個時間段內(nèi),水稻顆粒的水分已經(jīng)較少,曬田后容易曬干,從而保證水稻的質量。
此外,曬田的具體時間也要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驐l件來確定。如果氣溫較高、陽光充足,曬田時間可以適當縮短;如果氣溫較低、陰雨天較多,曬田時間則需要延長,以保證水稻能夠充分晾曬。
曬田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在進行曬田時,農(nóng)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選擇合適的場地:曬田場地應平坦、干燥,避免積水。同時要盡量選擇陽光充足的地方,以便于水稻能夠充分晾曬。
- 整理水稻:在曬田之前,需要將水稻攤開,整理成一層薄薄的均勻鋪開的狀態(tài),以利于水分的蒸發(fā)和晾曬。
- 定期翻曬:在曬田的過程中,需要定期翻曬水稻,使水稻能夠均勻受熱,避免出現(xiàn)發(fā)霉的情況。
- 避免污染:曬田時要避免水稻受到污染,例如禽畜糞便、雜草等??梢栽O置相應的保護措施,確保水稻的干凈和安全。
總而言之,水稻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生長階段,從種子發(fā)芽到成熟收獲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在水稻成熟后的10-15天內(nèi)是曬田的最佳時間。在曬田過程中,農(nóng)民需要選擇合適的場地,并注意整理和翻曬水稻,以及避免污染等問題。通過合理的曬田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質和產(chǎn)量,為農(nóng)民帶來更多的收益。
水稻曬田是水稻種植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通過曬田可以改良稻田土壤結構、促進秧苗根系下扎、增強水稻根系活力、增進稻稈堅韌程度與抗倒能力、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減輕水稻病蟲害發(fā)生。要把曬田技術掌握好,就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一、 必須掌握好“火候”,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在曬田時間上,要堅持“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的原則。所謂“苗到不等時”,是指夠苗(一般雜交稻每畝總莖蘗數(shù)16萬左右)就要曬田。由于雜交水稻分蘗能力較強,剛開始曬田時仍然能夠繼續(xù)分蘗,因此應將曬田時間適當提前,在總莖蘗數(shù)達到計劃苗數(shù)的八成時就要開始曬田。所謂“時到不等苗”,是指水稻一旦進入分蘗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即使每畝總莖蘗數(shù)達不到預定目標,也要及時排水曬田。曬田具體時間:中稻移栽后25天左右,直播中稻播后45-50天。
二、 在曬田程度上,要看田、看苗、看天氣靈活掌握。一般葉色濃綠、生長旺盛的肥田,以及低洼冷浸爛泥田要重曬;葉色青綠、長勢一般、施肥不多的瘦田,以及灌水困難的旱田要輕曬。曬田程度以曬至秧苗葉色轉淡、葉片挺直如劍、進田站立不陷腳為宜。曬田必須保證在幼穗分化三期前結束。
三、 曬田后要及時復水。同時每畝追施氯化鉀7.5公斤左右,根據(jù)長勢情況可以適當追施尿素。直到抽穗不再斷水。
露田促根。拋栽后到曬田前的主攻目標是促壯蘗健根,分蘗期間要經(jīng)常短時間露田以利促根、分蘗。每次露田時間為二三天,待田面出現(xiàn)“蚯蚓屎”但不開坼時復灌淺水,然后讓其自然落干,不要水接水。如此反復,直至曬田。 曬田控蘗。曬田是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和防止后期倒伏的重要措施。當早稻發(fā)足計劃穗數(shù)的85%、晚稻發(fā)足計劃穗數(shù)的90%時,及時曬田控蘗促根、控葉壯稈。曬田時間一般比大苗洗插的田要早5天~8天,具體時間要看天、看苗、看品種而定。曬到田中開絲坼、白根滿面跑、葉色稍褪淡、莖硬葉挺時復水。
中稻和晚稻一般7——10天左右,但要根據(jù)水稻長勢而定。如果水稻田氮肥過剩,水稻旺長,可以“曬田”10天,如果水稻長勢弱,缺肥偏瘦可以“曬田”7天?!皶裉铩本褪菍⑺咎锼鸥?,停止灌溉7——10天,以人站在水稻田不陷進泥巴里為宜,但水稻田不能干裂干旱,當水稻葉片由青變黃綠色時,停止“曬田”恢復灌溉。“曬田”的目的主要是促進水稻從分蘗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促進水稻有效分蘗,殺滅水稻田病蟲害,減少水稻貪青旺長,消除水稻田土壤多余氮元素。
栽秧后,一般要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讓秧苗適應土壤和生長環(huán)境,才可進行曬田操作。具體時間因地區(qū)、氣候、土壤條件和秧苗品種等因素而異。一般而言,可以參考以下一些建議:
1. 根據(jù)秧苗生長情況:觀察秧苗的生長狀態(tài),一般需要等到秧苗長勢良好、根系發(fā)達、葉片綠色飽滿,且具備一定的抗逆能力后,才可考慮進行曬田。
2. 根據(jù)天氣條件:曬田需要晴朗的天氣和充足的陽光,以確保土壤能夠徹底干燥。在天氣潮濕或多雨的時候,可能需要延遲曬田的時間。
3. 根據(jù)地區(qū)習慣:不同地區(qū)對曬田的時間可能有所差異,可以參考當?shù)剞r(nóng)民的經(jīng)驗和習慣。
總的來說,一般在栽秧后的7-14天左右,秧苗生長良好,且天氣適宜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進行曬田操作。但請注意,以上僅為一般建議,具體時間還需根據(jù)實際情況和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技術要求來決定。最好咨詢當?shù)剞r(nóng)業(yè)技術專家或農(nóng)民,以獲取更準確的建議。
抽穗后的曬田時間取決于多個因素,如天氣、作物品種和濕度等。一般來說,抽穗后的田地需要曬干一段時間,以確保谷物完全成熟和干燥,以便進行后續(xù)的收割和儲存。
通常情況下,曬田的時間在抽穗后的3-7天左右,但具體時間還需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蚝妥魑锴闆r來確定。在曬田期間,需要注意天氣預報,避免降雨或高濕度的天氣,以免影響谷物的質量和保存。同時,還要確保田地的排水良好,以防止積水對作物的影響。
馬蹄田曬3~5 天,促 使葉狀莖健壯生長,不易倒伏,減少后期無效分蘗、分株,迫使匍匐莖斜向上中生長,轉入結球(薺)期;在馬蹄地下球莖充分膨大后,地上部葉狀莖常會倒伏,此時必須排干田水,以免早熟的球莖萌芽。
如在田間越冬的球莖,冬季需保持田間濕 潤,不使土面龜裂,防止造成地下球莖受凍。采收前應排干田水,以便采收。
1、曬田應根據(jù)水稻的不同栽期、不同的土壤類型、水源條件、田間苗情按 “苗夠不等時,時到不等苗”的原則適時排水曬田(水稻移栽后一般40天左右排水曬田);
2、曬田時間:5月15日前移栽的田間水稻苗數(shù)已達最多苗數(shù)時,應立即排水曬田;5月15日到6月1日移栽的田間水稻苗預計在7月1日左右達到曬田標準;6月1日后移栽的田間水稻苗無論田間苗數(shù)是否達到曬田標準都應在7月5日左右進行曬田;
3、曬田一般應在分蘗末期、撥節(jié)初期進行。曬田過早,會影響有效分蘗的產(chǎn)生與生長;曬田過晚,新分蘗過旺生長,延遲幼穗分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