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 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 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
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 比較簡明扼要的文字, 迅速及時地報
道國內外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群眾最關心的事實。二、特點
通訊:(一)嚴格的真實性;
(二)報道的客觀性;
(三)較強的時間性;
(四)描寫的形象性。
消息:(一)內容真實,事實準確。真實,就是事實真實,所寫的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經(jīng)過不能虛構。準確,就是每個事實,包括細節(jié)在內都準確無誤。
(二)內容新鮮,有價值。新,不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經(jīng)驗報道給讀者。而且要選擇有意義、有價值,給人以啟迪,有指導性的事物。
(三)要迅速及時,有時效性。迅速是消息的價值,消息報道速 度遲緩便會降低消息的價值, “新聞”變成了“舊聞”。時效,就是速度要快,內容要新。
(四)簡明扼要,篇幅短小。簡短是消息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主要
標志。所謂簡短, 就是“三言兩語, 記清事實, 寥寥數(shù)筆, 顯出精神, 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簡短而不陷于疏漏” ,用筆要簡潔利落,內容集 中精煉。
(五)結構鮮明。
三、種類
通訊:(一)按內容分,通訊一般分為: 1、人物通訊(就是以報道各條戰(zhàn)線上的先進人物為主的通訊。
它著重揭示先進人物的精神境界, 通過寫人物的先進事跡, 反映出人
物的先進思想,使之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同時,也報道轉變中的人物和某些有爭議的人物。)
2、事件通訊(就是報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聞事件。寫事當然離不開事件有關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訊那樣著力刻劃人, 而是以事件為中心,在事件的總畫面中,為了寫好事來寫人。它既可以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重大的、振奮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 也可以從某一新聞事件截取一個或若干個片斷,進行細致詳盡的描述
信息稿就是新聞報道上的消息。信息稿格式上要具備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結果這五個要素。
如這樣一篇信息稿,據(jù)某某市統(tǒng)計局2022年1月5日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某某市國民生產(chǎn)總值達到了2005億元,成為全省首個國民生產(chǎn)總值突破2000億元的城市。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今天我將向大家介紹最新的知識競賽筆試新聞稿,希望對所有參與者和關注者都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知識競賽是一種智力競技活動,它旨在檢驗參賽者對各種學科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筆試階段通常是知識競賽的初選環(huán)節(jié),它要求參賽者在一定時間內回答一系列選擇題和填空題。以下是關于知識競賽筆試的一些重要信息。
知識競賽筆試通常涵蓋廣泛的學科領域,以全面評估參賽者的知識水平。這些學科包括但不限于:
每個學科都占據(jù)一定比例,以確保整個筆試能夠全面測試參賽者的知識廣度和深度。
知識競賽筆試的內容旨在考察參賽者對各個學科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題型通常包括:
參賽者需要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確保自己的回答準確而迅速。
為了取得好成績,在筆試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下是一些備考技巧:
通過以上備考技巧,相信每個參賽者都能夠更好地應對知識競賽筆試,取得優(yōu)異成績。
知識競賽筆試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將提前公布。參賽者需要提前花時間了解比賽規(guī)則和安排,確保自己準時參加。
比賽分為預選賽和決賽兩個階段,預選賽的目的是從大量參賽者中篩選出表現(xiàn)出色的選手,進入決賽爭奪冠軍。決賽的形式通常是現(xiàn)場面試,參賽者需要回答專家組的提問。
知識競賽筆試的獎項設置豐富多樣,以鼓勵參賽者積極投入和努力學習。常見的獎項包括:
這些獎項旨在表彰在知識競賽中表現(xiàn)出色的個人和團隊,并為他們提供進一步發(fā)展的機會。
以上就是關于知識競賽筆試的最新新聞稿。希望對所有參賽者和關注者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參加知識競賽,是鍛煉自己、展示才華的絕佳機會,也是豐富學識、拓寬眼界的重要途徑。祝愿每位參賽者都能在筆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向自己的目標邁進一步!
信息實際上就是內部的新聞。主要是受眾不一樣。信息主要面向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看的人主要是領導和管理人員。新聞是面向公眾發(fā)表的,看的人是人民大眾。同一篇稿子,如果登在報刊上,就是新聞,如果登在內部簡報上,就是信息。
一、簡單概說
信息實際上是一種"內部新聞",它與新聞相比,只是受眾不同。其中信息主要面向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受眾為領導同志和管理人員;新聞面向社會公開發(fā)表,受眾為人民大眾。同一篇材料,如果公開發(fā)表在報刊上,就稱為新聞,如果刊登在內部簡報上,就稱為信息。
1.信息的類別
根據(jù)信息反映的內容,可分為
h動態(tài)類信息
h經(jīng)驗類信息
h問題類信息
h建議類信息
根據(jù)信息的表達形式,可分為
h簡訊型信息——指一條信息只反映一地一事的簡要情況,篇幅較短,時效性很強
h綜述型信息——指圍繞反映組織工作某一方面的問題,對各地各部門反映的同類情況作出綜合概述,以反映工作的全貌。
h述評型信息——指采取夾敘夾議、邊述邊評的方法來反映情況,既反映客觀事實,又依據(jù)事實作出客觀評價,直接明確地表達采編者的意見和觀點,具有鮮明的傾向性。
2.信息寫作的一般要求
h主題突出,即集中、鮮明、深刻
h言簡意賅,篇幅短小、結構嚴謹。所謂篇中無冗章,章中無冗句,句中無冗字。
h表達準確,觀點與材料一致、用詞規(guī)范、判斷有分寸。
h語言通俗易懂,樸實而又靈動。
3.信息文稿的結構
h標題
h導語
h主體
h背景
二、寫作信息的要求與技巧
1.標題—要引人注目
寫作標題可采用
h直述內容的方式
以告知信息需求者本篇文稿之最重要的內容為目的,具有吸引力和很強的導引作用。其具體做法是一語破的、不繞彎子,以最具體、最直接的事實呈現(xiàn)給讀者,使之一目了然。直述內容型的標題多用于擬寫含有單一信息的動態(tài)信息,而不適于內容復雜的信息。
這類形式的標題不宜用于多項事實的羅列,使得標題過長,這樣反而不利于表現(xiàn)信息內容的實質和引起讀者的興趣。直述內容型標題是信息文稿中最常用、占比例最大的類型。
h概括歸納型的方式
它多用于綜合信息,含有多方面內容、信息量較大的信息。其用語不象直述內容型標題那樣具體,通常是概括性的省略語。
h評論建議的方式
評論建議型是把寫作者本人對事實的評論、看法、意見或建議融入標題的形式。而其突出特點是主觀議論性語言多而敘述性語言較少。而且在標題中常直接用“建議……”等字眼。
h題文承接的方式
這種方式即題目本身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話,它與文章聯(lián)系緊密,融為一體,成為信息正文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類型也是信息文稿寫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寫作這類標題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信息采用此類標題后,正文應直接承題而下,沒有必要再重復一遍標題;二是這一類型的標題并不能適應于所有信息稿件。就是說,不是任一信息文件的第一句話都可以作信息的標題,它必須適合作正文的前提或導語,是文章的一個有機部分,才能提煉、深化為信息的標題。
一條好的標題應做到:
題文一致:即標題所敘述的事實要與信息內容一致。特別要注意的是,信息標題的寫作可以為了吸引讀者而適當渲染,但決不能因此而夸大或縮小事實,聳人聽聞。在內容一致方面,還要注意用詞避免造成歧義。突出精華:突出最新鮮的事實突出最重要的事實。突出最有特點的事實。
簡潔明快:實踐證明,標題越長,閱讀越不方便,給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模糊;反之,標題越簡煉,閱讀越方便,給人的印象也就越深刻。適當省略。適當概括適當采用簡稱
音節(jié)整齊:音節(jié)整齊的標題念起來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方便記憶。
2.導語—要直接入題“立片言以居要”
美國新聞專家梅茨說:"導語是消息的開頭。抓住或失去讀者,取決于新聞稿的第一段,甚至第一行……導語是記者展示其杰作的櫥窗"。
毛澤東同志就說過,一切電文均應開門見山,首先提出要點,即于開端處先用簡要文句說明全文的目的或結論,喚起讀者注意。
在目前信息文體的寫作中,導語往往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一篇信息的開始一段話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套話。有的信息文稿雖然注意擬寫導語,但也流于一般,不夠精準深刻,或層次不清。
寫作導語可采用
h敘述型
它直接將信息內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鮮的事實告知讀者,往往具備事情發(fā)展的全部六要素或只缺極少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稱作摘要式導語。敘述型導語是信息導語中最常用的一種。
h提問型
用提問題的方式,把發(fā)生的問題或重要情況,突出尖銳地提出來,以引起讀者的關注?;蛟O問自答,或只問不答,由主體作出解答。兩種方式都要問中要害,引出主體。其中設問式要回答簡略得體,上承問句,下接主體,并留有余地,使讀者產(chǎn)生欲知事情究竟如何的念頭,繼續(xù)讀正文。提問式導語能給讀者造成懸念,有很強的吸引力。
h評論型
一般地說,信息只反映客觀事實,不做評論和結論。但如經(jīng)過充分地調查研究,多方論證,又是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信息寫作者也應如實提供給領導參考。以這一形式寫作的導語就是評論型導語。它并不排除對事實的敘述,但更注重敘述中要提出評論或看法。或先敘后議、或,總之要把作者的評論說清楚。評論型導語有利于突出信息的主題,使作者直接參與對信息事實的評價。在擬寫評論型導語時,由于它具備敘事和議論兩個部分,容易寫得較長,因此要注意文字簡煉,切忌把信息寫得頭重腳輕,導語比例過重。
h概括型
概括型導語,既不采取提問的形式,也沒有議論的語言,它只是一種特殊的敘述導語。它的特征在于,概括性更強,語言更簡煉,因而沒有敘述型導語那種具體的事實。在信息寫作中,往往是一兩句話,提綱挈領地介紹信息、的主要內容,其具體事實要到主體中尋找,因此也具有制造懸念的作用。如“據(jù)反映,XX市打擊經(jīng)濟犯罪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薄敖?,XXX的事跡在全市引起強烈反響?!边@些“問題”“反響”是什么,讀者就要到主體中尋找了。概括型的導語多用于內容復雜,有需要多方面闡述的信息。
一段好的導語的應該作到:
緊扣事實的主題:反映信息的最重要、最核心、最有新意的內容,幫讀者抓住閱讀重點。
文字精練:導語的文要簡潔。道理很簡單——不能把提要式的導語寫成了主體或比重過大。冗長繁雜、模糊不清、平淡無味這些導語寫作的大忌。
3.主體—有血有肉,要素要全
信息主體,是信息的展開部分,是對所反映情況的具體說明和闡述。信息主體的要素,可以理解為"兩個五"。
h一是"五W",即通常說的消息"五要素":何人(Who)、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時(When)、何故(Why)。有了這五個W,就能使人看出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在一篇信息中,五個W缺一不可,而且要準確具體。否則,就會使人感到語焉不詳,看不明白。
h二是"五有",即有觀點、有情況、有分析、有措施、有結果。一篇好的信息不但要有筋骨,還要有血肉,這樣才內容豐滿。觀點、措施、結果構成筋骨,情況和分析構成血肉。
4.背景材料——及時交代
所謂背景,就是用來說明所反映情況發(fā)生的歷史、環(huán)境和原因,解釋其發(fā)生或發(fā)展的主觀條件及其意義的情況。背景材料對信息內容的理解、主題的深化,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背景材料的種類及運用
h對比性材料烘托主體
有比較才能對其進行鑒別。對比性材料是通過對事物不同側面的比較,來突出信息主題的材料。往往采取多種對比形式,或從時間上進行縱向對比;或從空間上用彼地和此地對比;或以正確的和錯誤的對比;或以計劃和實際對比。通常一段背景材料可以兼有兩種或多種對比形式。通過對比,可以使信息的觀點更鮮明、生動。
h說明性材料說明主體
說明性材料是介紹與信息內容有關的政治背景、地理環(huán)境、歷史因素等與事物發(fā)展形成有關的原因、條件和環(huán)境的。它的作用在于幫助讀者理解信息來源和突出信息的事實意義。
h注釋性材料注釋主體
信息文稿中常常出現(xiàn)某些具有較強的政策性、專業(yè)性或多數(shù)讀者感到生疏的事實或術語。如果對此不進行必要地解釋,肯定會使信息使用者難于理解或一知半解。對有關專業(yè)知識或不常用知識進行注釋性的材料,包括,專業(yè)術語,不常用的縮語等等,是讀者全面、清楚地把握信息內容的重要工具。
運用背景材料應該做到:
圍繞主題:信息寫作中,任何材料都是圍繞表達主題這一中心而安排的,不能緊扣主題的材料就是信息中該刪除的廢話。背景材料也要特別注意這一點。背景材料表面上看來似乎與主題關系不大,但它卻是起著說明和揭示主題的作用,與主題有著必然的內在聯(lián)系。信息寫作者必須以這一標準來安排背景材料,如果被表面現(xiàn)象蒙蔽,將無關主題的材料也作為信息背景,就失去了運用背景材料的價值。
靈活穿插:背景材料沒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放在信息的任何部分,既可以單獨成段,也可以融合于其中。這就是求信息寫作者全面考慮文章的行文結構和事物的邏輯關系,將背景材料放在恰當位置,既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又與主體內容渾然一體,不露斧鑿痕跡。
用語要簡潔明了:背景材料只對信息起襯托解釋的作用,因此要針對具體情況適量運用。需要說清楚的,就不惜筆墨,一一闡明;反之,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運用背景材料切忌喧賓奪主,廢話連篇,淹沒了信息內容。
5.形式結構
形式結構是從著筆的角度考慮文章的材料安排與基本框架,它是一篇信息文稿的骨骼。它的安排是否恰當,關系到能否正確、清晰地闡述主題。合理選擇信息文稿的形式結構是能否搞好信息寫作的關鍵。
金字塔結構
金字塔式的結構,是指完全按照事實的自然規(guī)律,以其發(fā)生、發(fā)展到結果的時間順序來安排材料。動態(tài)信息的寫作常常采用這種結構。
這個結構的優(yōu)點是層次清晰、情節(jié)完整;不足之處是由于事件的結果或結論都在全文結束處,所以信息的使用者不能迅速抓取信息的最重要部分,必須將全文讀完。這也是它只適用于寫作時效性強的突發(fā)事件和動態(tài)信息的原因。
這一形式結構是指寫作時按信息的重要性遞減安排材料的先后順序,即把最重要、最精彩或最有吸引力的事實放在文章的開頭,以下也按先主后次、先重后輕的順序來記述或發(fā)表議論。倒金字塔式多適用于動態(tài)信息的寫作。
倒金字塔式的結構最大特點就是開門見山,讓讀者閱讀伊始就對事件的梗概一目了然,便于對信息的價值迅速作出判斷。接下來每多讀一個層次,就對整個信息多一層了解。它還有一個有趣之處,就是可以從文章結尾往前刪除,刪至任一層次,甚至只余標題,剩下來的仍可以作為一條完整的信息使用。
h并列式結構
并列式結構是指信息各部分內容重要性平等,形式上按系統(tǒng)并行安排材料的寫作方法。其書面形式常以一、二、三、四或部門、地域等名稱進行分列。其每一并列部分都可以單獨成篇,并且在多數(shù)情況下無所謂孰輕孰重,次序上也可以任意調動。這一形式結構條理簡單清晰,易讀易記。多適用于綜合信息、信息述評和典型經(jīng)驗等類型信息的寫作。
h自由式結構
自由式結構是指不受框架的約束,采取靈活的寫作方式編寫信息文稿。它既可以綜合運用上述幾種形式結構,也可以完全避開上述幾種形式,或縱橫交錯、或邊議邊敘、或對話問答,甚至以電影畫面鏡頭的手法寫實等等,不一而足。
任何一種形式結構的選擇運用,都應以利于表達信息內容為根本原則。
寫好信息稿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寫信息稿的重要目的是傳遞信息,因此需要明確自己想要傳遞的信息,并以此為主旨撰寫文章。2.在寫作過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盡可能多地收集相關信息,并將其組織到文章中,以支持文章的。3.在文章中需要補充相應的背景知識,詳細介紹相關概念和術語,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時需要注意表達方式,要突出文章重點,突出重點信息,以博得讀者的關注和理解。
端午節(jié)手抄報題目 1、五月五,賀佳節(jié) 2.粽子飄香 3.日逢重五,節(jié)序天中。 4.焚艾草飲雄黃,飛龍舟裹香粽. 三個字的:“粽”是情、慶端午、過端午、賽龍舟,憶屈原。 四個字的: 龍舟情系、粽葉裹你、香米迷你、粽葉香情、話說重五、日月佳節(jié)、端午由來、日逢重五、五月粽香。 五個字的: 話說端午節(jié)、五五——端午、龍舟慶“端午”、 屈原憶端午 、 過端午節(jié)啦!開心過端午。
我們一般說信息稿有一些類似于新聞稿,但跟新聞稿又有不同,因為信息稿一般都是給事業(yè)單位國家或者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或者管理人員看的,新聞稿一般是給我們普通的大眾看的。
一般信息稿也分沒很多種類型,比如說有建議類的,也有夾敘夾議的評述型的。一般信息考的主題都比較明確。而且很多信息稿都會用中英兩種語言進行敘述。
信息學奧賽考的是pascal或者c,c++,初賽考一些基礎知識是筆試,復賽上機,4道題,一道100分。
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旨在推動計算機普及的學科競賽活動,重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使得有潛質有才華的學生在競賽活動中鍛煉和發(fā)展。
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lián)賽(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簡稱NOIP)。初賽在每年的10月,復賽在每年的11月。省級聯(lián)賽分為兩個級別:普及組和提高組。
先簡述考試培訓的時間、地點、參訓人數(shù)及人員來源等,接著,重點總結培訓的方法、成果、經(jīng)驗及今后工作的方向。